Hello:China Kaifeng drum set Troupe welcomes you!  E-mail:40854441@qq.com   Mobile:+86 13569510111

信息浏览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信息浏览
  • 冯骥才释义“传承人”
  • 在人类尚没有“文化遗产”的概念之时,广大民间各种世代相传的文化中,唱主角是这些传承人。他们就是数千年来一直活跃在民间的歌手、乐师、画工、舞者、戏人、武师、绣娘、说书人、各类高明的工匠以及各种民俗的主持者与祭师。这是一群智慧超群者,才华在身,技艺高超,担负着民间众生的文化生活和生活文化。黄土地上灿烂的文明集萃般地表现在他们身上,并靠着他们代代相传。有的一传数百年,有的衍续上千年。这样,他们的身上就承载着大量的历史讯息。特别是这些传承人自觉而严格地恪守着文化传统的种种规范与程式,所以往往他们的一个姿态、一种腔调、一些手法直通着远古,常常使我们穿越时光,置身于这一文化古朴的源头里。所以我们称民间文化为历史的“活化石”。
    2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本。我们看到了传承人就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,就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身,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就是保护传承人。
    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、生态的。民间的吹拉弹唱、手上的技艺都是活态的,必须有传人;如果没了传人,文化就消失了,人是文化的主人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地、情感性地表现在文化传承人的身上,这些传承人是大地上的文化精华,是黄土地上的艺术大师,是传承我们龙的精神的代表,我们特别尊敬他们。
    4由于非物质文化是靠口头传承的,一半的中华文化延续的生命线便是代代相传的传承人。如果传承人没有了,活态的文化便立即中断。剩下的只能是一种纯物质的“历史见证”了。所以说,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活态保护,物质文化遗产是静态保护。活态保护的关键是传承人。
    5传承人是民间文化传承过程当中的主角,是我们民间文化的领军人物,民间文化的传承就落在他们的身上。一个地域的民间审美、民间技能在他们身上体现。一个地方的民间文化(不管它是什么性质的民间文化)最大的信息量也保存在传承人身上。我们抓住了传承人就抓住了民间文化的根本、本质,顺着这个脉络我们可以找它的源头。如果没有传承人,民间文化就没有了。只要有一个传承人在,这个民间文化就是活着的,没有传承人了,这个民间文化就死了。所以,我们抓住传承人是重要的。
    6非遗是通过传承人代代相传下来的,传承人这一条线索断了,非物质文化遗产立刻就不存在了。因此说,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它的脆弱性,相当脆弱。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很少有文字记录,它跟精英文化不一样,精英文化是有记录的。一个没有文字记录的、保留在人身上的、不断变化的文化遗产,是不确定的、脆弱的,对它的保护就特别重要,最重要的还是对传承人的保护。
    7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,一开始也是认识到技艺的本质。后来我们才认识到,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,它真正的所在是传承人,如果没有传承人,就没有活态的灵魂。
    8我们对传承人之所知十分有限。对其保护的力度,抵不上它消失的速度。一旦失去传人,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存在。传人去后,只有遗存。遗产中非物质性的、活态的部分立即消失,只剩下物质性的部分,遗产的非物质性就转化为物质性的了。因此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文化遗产脆弱得多,它的关键是传人的脆弱。
    9抢救性的普查、科学认定以及切实有效地保护传承人,才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。我们留给后人多少非物质文化遗产,就看我们查清、认定和保护住多少杰出的传承人。如果失去传人和传承,这些遗产只有一个归宿,就是一动不动地躺在博物馆,并永远沉默着。保护传承人的前提是认定传承人,对传承人全面、细致和快速的普查又是认定的前提。
    10传承人保护的困难是,首先我们对传承人的状况没有底数。由于传承人消失速度太快,急需做的事情包括:①建立国家的文化传承人名录。进入名录者要经过专家严格的评议与审批,对列入名录者要建立档案,以文字、图片和音像方式存录其全部资料。②传承人名录可采用我国文物法中“多级保护”的制度,除国家一级的杰出传承人,还要确定有省级、市级、县级的传承人,以全面和整体地保护非物质文化的生态。③对传承人要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。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经济资助,重要的是保证后继有人,不让任何一项重要的遗产失去传承。
    11传承人所传承的不仅是智慧、技艺和审美,更重要的是一代代先人们的生命情感,它叫我们直接、真切和活生生地感知到古老而未泯的灵魂。这是一种用生命相传的文化,一种生命文化,它的意义是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替代的。有史以来,中华大地的民间文化就是凭仗着千千万万、无以数计的传承人的传衍。它们像无数雨丝般的线索,闪闪烁烁,延绵不断。如果其中一条线索断了,一种文化随即消失,如果它们大批地中断,就会大片地消亡。
    12分外地重视传承人——或者说把传承人叫响了——是我们这个时代。因为这个时代是文明转型的时代,在这个时代里遗产的概念出现了。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出现了,传承人的概念出现了。我们认为,传承人是非遗的代表,承上启下的责任人。特别是在民间文化处于濒危的状况下,传承人的意义就分外重要。这个意义是决定性的。我国传承人的认定就是伴随着非遗的认定产生的。
    13我们的非遗名录是与联合国配套的,我们的“代表性传承人”学习了日韩的“人间国宝”的制度。但我们的体量太大。然而,我们现在认定上这种“批量化”认定是否严谨还有待于研讨。此外,对传统村落的认定也是如此。批量化难免粗鄙化。必需明确,这种方式是政府保护方式。由于政府保护要从管理出发,所以必需立项。名录就是项目化的产物。政府的非遗与学术界的民间文化,看上去是同一个概念,但是又不尽相同。从学界看,一个地域的文化是一个整体,如果项目化了,就会把文化的整体肢解开来。
    14说到传承人,我很欣赏“自然传人”这个概念。历史上传承是自然而然的代代相传。传人不是一种身份,而且也不会是一个人。一个地方一种民间文化或艺术的传人可能很多。如果确定了其中某一位为“代表”,就会把政府支持的重点都放在一个人身上,问题就出来了。它会使一种文化归结到一个人身上,命悬一线,无形中使民间文化变得脆弱。原本的传承生态与活力受到人为的约束。这种负面问题的出现,是否与我们对传承人的认识有关?从学界的角度看,传承人认定是一把双刃剑,利弊都有,在这两难中,如何解决呢?学界的工作是什么?我们必需清醒。
    15再一个是市场思维影响着传承人,包括传承的目的与内含。在市场和旅游的驱动下,在消费主义肆虐的大潮流中,文化的产业化、旅游化、商品化,以及传承人的职业化功利化,正在扭曲传承的目的与遗产的本质。这给政府的管理提出严峻的挑战。
    16还有一个更紧迫的问题节节进逼,就是国家非遗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的老化。前几批传承人多是老一辈自然传人,具有原生性。那么下一代的传承人的认定标准又是什么。
    17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们必需要回到原点,遗产的原点,保护的原点,学术的原点,再一次研讨,界定、确认传承人的概念。以便我们更明确自己的科学立场、准则与责任。比如对于民间文化,我们是否更应把视野投射到文化的整体,对于传承人,不只关注于“代表性传承人”?只有坚守科学,才能更好地保护遗产,真正地做好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。
    河南王家打铁花,开封王家打铁花第六代传承人:王军  转自中国民间艺术协会公众号

  • 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

关于我们 - 联系我们 - 友情链接 - 网站地图 - 版权声明 - 帮助中心
Copyright 2010 开封盘鼓艺术团 All Rights Reserved   手机:13569510111  豫ICP备17051305号-4钴韵
总团地址: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恒福街16号  分团地址:郑州市陇海东路301号   技术支持:郑州网站建设   开封盘鼓QQ:40854441